当前位置:首页 > 社区动态 > 详情
“点线面”议事协商 畅通社区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

近年来,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基层议事协商,创新推进“点线面”协商矩阵,组织引导城乡居民广泛参与。

 

坚持党建引领根本点

议事协商不越轨

阳春三月,在汪川镇闫沟村,一场“主题党日+群众说事”活动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,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、党员、群众代表、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、驻村干部和包村领导等一起共议民生民事。

活动特意选在了邻里矛盾比较突出的村民闫先生家中进行。“我们想充分听取大家对邻里矛盾的诉求和心声,及时组织党员和群众予以调解。”村干部汪育霞介绍说,“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,一方面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,另一方面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。”

坚持党建引领、优化议事协商机制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,这是秦州区近年来在推动基层议事协商工作中始终秉持的原则。

为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,秦州区在社区党委、小区党支部、楼栋党小组、党员示范户,在农村党支部、村组(社)党小组、党员示范户,分别完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。同时,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,辐射带动农民合作社、红色物业、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队等各类组织,建立横向到边的联系矩阵。

在完善议事协商制度方面,秦州区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、村(居)委会负责、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议事协商工作机制,印发《进一步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、负面工作事项清单等,加强村务公开、决策、监督制度规范建设。

同时,秦州区探索城乡社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,着力培育发展红色业委会和红色物业等,开发党员示范岗位,引导退休党员和无职党员在议事协商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。

 

围绕群众自治生命线

议事协商不变味

近日,家住中城街道的汪奶奶在社区的帮助下解决了一桩烦心事。原来,她所在的小区门口因封道施工导致交通拥堵、车辆行驶无序,为自己出门接送孩子带来了安全隐患。汪奶奶将问题反映到社区微信群里后,“民情气象员”及时将情况上报社区,第一时间予以协调解决。“社情民意虽小,但快速回应、及时处理,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,我对社区处理问题的效率非常满意。”汪奶奶开心地说道。

居民有烦心事该找谁帮?有难题该找谁解?为畅通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,秦州区通过村(居)微信群、12345热线、入户走访、座谈会、意见箱、“民情气象员”等途径和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心声,全面了解居民需求,合理确定协商议题。

为更好地汇民意、聚民智、解民忧,秦州区不断丰富议事协商主体。目前,全区420个村、46个社区都明确了议事协商“4+N”参与主体。“4”指村(居)“两委”成员、村(居)民代表、党员代表、物业,“N”为相关利益方,不断健全完善议事协商制度。

除此之外,秦州区还因时因地创新议事协商方式。建立急难平缓“大小事”协商制度,实行分流分类协商。大事区级统筹指导、镇(街道)级带动引导、村(社区)级具体协商,村(社区)内“小事”由村(居)“两委”组织议事协商。鼓励村(社区)使用线上线下结合、田间地头和会议室结合、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协商方式,开展议事协商。

 

扩大成果落实辐射面

议事协商不落空

协商成果的落实是城乡社区议事协商的重要环节。秦州区不断深化民事民办,推动实现议事协商成果惠及广大群众。

秦州区探索形成了“倒金字塔”协商审议模式,倒塔尖“民情气象员”等村居民骨干挖掘收集民生问题后,由村(居)委会组织研判,再通过议事协商会开展民主协商。涉及全体村(居)民切身利益及法律法规政策有明确要求的,由村(居)民代表会议或村(居)民会议表决协商成果。

2022年以来,秦州区村(社区)围绕环境整治、危墙拆除、车棚修建等民生实事,先后召开议事协商会685场次,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共建862人次。为保障议事协商成果落地,秦州区及时将成果落实情况公开,确保群众知情权,主动接受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和群众监督。建立群众评价机制,按照民事民评和谁受益谁评价的原则,由村(居)务监督委员会牵头,联合“4+N”协商主体,组织对协商成果落实开展评价,评议结果纳入基层民主实践和社会治理考评中,督促各村(社区)以协商成果的有效落实,带动议事协商广泛深入开展。

相关推荐

贴心服务送上门 居家养老有滋味

“点线面”议事协商 畅通社区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

“双暖为老·康养服务社区行”-走进满庭芳园